当前位置:首页 >系列丛书 > 列表

管理落后存在于中国社会各个层面,严重制约着中国的发展。提高中国教育管理水平,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中国是教育大国,也是教育管理的大国,教育管理从业人员甚众,单单中小学校长的总量就逾百万。进入新世纪,在校长专业化的背景下,社会和公众对校长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校长面临严峻挑战。怎样通过提高自身素养,进而提升学校管理品质,并最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校长们无法回避的问题。  校长素质的提高需要精神食粮,什么样的教育管理知识对校长最有价值?我国现有的教育管理知识存量能否满足校长们的需求?如何客观评价并切实改进当前我国教育管理的知识状况?这些问题,理论工作者不能回避。  近20年来,尽管我国教育管理的知识状况有了较大改观,但一个不容乐观的现实是:我国教育管理的知识状况远远不能满足管理实践的需要和教育管理知识自身发展的需求,教育管理的知识状况亟待改善。对教育管理知识进行清理后不难发现,我国教育管理知识的规模偏小,结构失调,质量偏低,效益不高。教育管理知识的总量过小,高水平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凤毛麟角,千人一面的研究范式和叙述方式依然故我,理论知识对实践变革的贡献并不显彰。  改善中国教育管理的知识状况,提升中国教育管理的实践水准,是教育管理研究者不可推卸的学术使命和社会责任。彻底改善我国教育管理的知识状况,单靠哪个个人无能为力,需要集结全国精锐,同心协力方能达成。为此,2001年10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发起举行了一个研讨会,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与会,大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达成了改善我国教育管理知识状况的行动方略,其中包括:成立一个以大学教授为主体的全国性的教育管理协作研究组织;每年召开全国教育管理协作研究学术年会;每年出版高水平的学术集刊《中国教育管理评论》;系统译介国外高水平的教育管理著作;在借鉴和创新的基础上,出版具有原创性的教育管理系列专著。  系统译介国外成熟的教育管理著作,是从整体上改善我国教育管理知识状况的一条捷径,也是国内教育管理研究者心存已久的愿望。50多年来,我国对国外教育管理著作只是有些偶尔的单本的翻译和引进,一直没有系统的译介,这种状况不利于我国教育管理知识的进步,也不利于我国教育管理实践水平的提升。只有系统译介,才能全面了解和充分借鉴国外教育管理的新成果。近年来,随着中外学术交流的加强,系统翻译国外教育管理著作的时机已经成熟。  《学校管理新趋向译丛》就是在上述背景下推出的。《学校管理新趋向译丛》是一套大型翻译丛书,入选书目主要是国外尤其是西方最新的学校管理著作或相关著作。为保证译丛质量,并使译丛的翻译成为一项全国性的学术事业,我们集纳国内重点大学的知名学者和研究新锐成立了一个编委会,负责确定书目和组织翻译,从选题、翻译、校订各个环节予以严格把关。为求译稿的信达,编委会在译校者的选择上慎之又慎,要求主译和校订者为本领域的专家。  在选择书目方面,力求新、精、实。“新”不仅是指入选书目新,皆出版于2000年后,更重其内容新颖独到,能引领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新潮流。“精”是指入选书目皆为同类著作中的精品,我们力求为读者奉献最有价值的国外教育管理知识,许多入选著作久经考验,历经几十年而不衰,多次修订再版,盛名远扬。“实”是指入选著作在内容上不仅丰富实在,而且对我们确有借鉴价值,能对我国的教育管理研究和实践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在书目选择上,尽管编委会充分征求了国外学者的建议,但对这些建议并没有照单全收,而是根据我国国情做了必要取舍。国外学者未必了解中国的教育管理现状,他们推荐的某些书目尽管名气很大,但所涉内容离我国国情相去甚远,对我们并无多少启发意义,对此等著作我们一概舍弃。  译丛能够顺利出版,得益于多方的支持与协作。感谢重庆大学出版社为这套译丛所提供的出版机会,感谢国外学者和编委会成员为选定书目所奉献的智慧,感谢原著作者对翻译工作所给予的帮助,尤其是要感谢丛书的译者、校者和出版社的编辑人员所付出的辛勤劳动。  《学校管理新趋向译丛》是为提升我国教育管理研究水平而搭建的一个学术平台,希望更多的人从中受益,也希望更多的人为译丛的高质量出版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