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下江人树碑立传

作者:白兰 来源:华龙网读书频道发布时间:2013-10-31 16:37:47
    重庆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移民城市,历史上有几次大规模的移民,其中一次发生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松沪会战后,南京、武汉相继沦陷,重庆成为大后方、战时陪都、后来的二战盟军亚洲战区司令部所在地,大批难民从长江中、下游溯江而上。“下江人”就是重庆本地人对这些来自长江中、下游一带外省人的称呼,是对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包括原属江苏的上海)乃至浙江、福建各省人的统称。抗战胜利后,一部分下江人陆续离开重庆,更多的则选择了留在重庆,并与他们的后代一起逐渐融入了这个城市。
    关于抗战时期下江人的生活情况与历史命运,曾有2010年重庆出版社出版的《旧闻录1937-1945:回眸下江人》一书,对发生在这里的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人物、事件、轶闻、风俗等做了叙写,这是从写实的角度展现这段历史下江人的生活面貌。另外,在一些作家,比如路翎小说中有描写重庆下江人丰富的生活场景,但重庆市綦江作家胡世博、吴国平的《下江人》却是首部集中反映抗战移民下江人的文学著作。这部长达35万字的长篇小说于2013年7月由重庆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不仅丰富了重庆文学中的重庆人物谱系,更可以说是填补了用文学形式来集中反映这一段特殊历史时期特殊人群的生活与命运的空白。
    文学创作源于生活,但又是对生活的高度概括和真实呈现。《下江人》具有长篇历史小说的大结构,情节展开和人物塑造均有高度的概括性。小说以南京沦陷后梅家三姐妹的人生轨迹为主线,通过一正一邪的三姐妹及相关人物,围绕着对抗战大后方重庆煤矿、铁矿生产建设的破坏与反破坏展开的曲折斗争,真实地再现了抗战时期下江人的生活面貌与历史命运。
    1937年12月初,日本侵略军进攻南京,梅家三姐妹为避战乱逃难到武汉。次年七月,日军进攻武汉,三姐妹又不得不乘船逃往重庆,不料码头上遇日机狂轰滥炸,姐妹失散。大姐梅丽琼途中遭歹人欺凌,危急中遇因伤退伍军官胡松原挺身相救;二姐梅丽珠坐轮船遇日机轰炸跌落长江,被水利专家熊伟民救起;三妹梅丽敏在武汉流落街头,受骗进了日本特务训练所,最终被“培训”成日本特务。为支援前方抗战,国民政府在大后方重庆綦江一带发展军工生产,胡松原被任命为綦江铁矿矿长,熊伟民被派往綦江桃花滩闸坝工地负责技术指导,他们带着梅家大姐、二姐到了綦江,而三妹也改名换姓作为破坏生产的日本特务被空投到綦江。三姐妹同在綦江,却成为敌我两方,并辗转不得相认。这是一部乱世中下江人的传奇,一群热血儿女的悲欢离合。
    小说把三姐妹的遭遇戏剧化,把下江人的形象典型化,从而深刻地揭露了日本侵略者占我国土、欺辱杀害我同胞以及派遣特务对大后方实施破坏犯下的滔天罪行,同时赞颂了我抗战军民同仇敌忾顽强抗敌的伟大精神,尤其是下江人在远离故土、亲人离散的悲苦境遇中对抗战做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可歌可泣,值得为他们树碑立传。
    小说线索清晰,结构宏大,内容丰富,情节引人入胜,生动描绘了国家民族危难时刻各色人等的不同形象,尤其塑造了下江人这个集体群像,以及这个群体中最突出的典型形象。胡松原,老家在安徽,也被日本人侵占了,有家不能回。他在部队英勇抗敌,因伤退伍后又为大后方的军工建设而呕心沥血,直至壮烈牺牲。他不但是个刚直不阿具有民族大义的英雄男儿,也是个路遇不平即会拔刀相助侠义男儿,还是个对下属对妻儿细心周到的情义男儿。他是下江人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骄傲。这个形象的成功塑造,是这部具有历史意义与爱国主义教育意义以及人文关怀的文学作品的一个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