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立足使命,踔厉奋发——重庆大学出版社十年改革发展
132022.10

立足使命,踔厉奋发——重庆大学出版社十年改革发展

作者:饶帮华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发布时间:2022-10-13

重庆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长、社长 饶帮华


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大楼。 重庆大学出版社 供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大学出版社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踔厉奋发,砥砺前行,取得了卓越的成绩。站在历史的新起点回望过去,可以说,重庆大学出版社这十年,是守正创新的十年,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十年。十年来,出版社在战略理念、战略规划、战略部署上完成了两次大的飞跃;通过优化结构、控量提质,很好地处理了出版规模和出版效益的关系,凸显了出版社的特色和优势,打造了一系列具有重大社会效益的重点项目;逐步实现了从单一传统出版走向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有机融合,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市场影响力的融合出版产品。

战略飞跃路径明

“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出版社着力实施以教材出版为主、学术著作和大众图书为两翼的“一主两翼”的发展战略,其目的就是改变相对单一的、过分依赖教材的出版结构,在发展路径上实现了从“单点深耕”到“多点成线”的跳跃。随着人才、制度及架构一系列组合拳的打出,“十二五”末,教材和图书(包括学术著作)的品种比例达到64。“十三五”时期,出版社进一步调整战略路径,强调“追求专业,打造精品”。在这一战略的引领下,三大领域集中打造有纵深、有特色的专业板块,教育、学术和大众出版齐头并进,并且各个领域都找到了有自身特色的长线专业板块。“十四五”开局,我们进一步提出了“一三三一”战略,即“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围绕教育出版、学术出版和大众出版三大板块,实施专业化、品牌化、融合化战略,推进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深度融合”。这一战略布局中,我们突出强调了出版结构的合理和优化,以及专业化、品牌化、融合化对各出版领域的渗透和支撑,是“一主两翼”战略布局的一次全新蜕变,是新时代背景下对过去几十年发展路径的一次全面总结和提升。

深化改革思路清

围绕既定的发展战略,出版社不断进行组织架构和制度体系的改革完善。20132015年,对延续了十年的分社设置进行了系列调整,将专业分工和层次分工结合起来,极大地提升了选题策划的专业度和选题建设的力度。为了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重点项目短板,成立学术出版中心,出台了系列相关制度,为我们在后期近十年的时间里,在重点项目建设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成绩奠定了基础。“十三五”期间,为了全面推进融合出版工作,成立了融合出版工作领导小组,将融合出版工作推向常态化。进入“十四五”,根据我社提出的“一三三一”战略,成立教育出版、学术出版和大众出版3个事业部,进一步促进不同出版领域的专业化管理,在精心打造教育出版专业化、品牌化的同时,也为我社在全国已有较大影响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心理学、科普等重要图书板块提供舞台。

优化结构强特色

从“一主两翼”到“一三三一”,我们在三大出版领域都积极寻找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全力打造对出版社的发展具有结构性支撑作用的重大板块,不断淘汰和放弃缺乏发展潜力、不符合本社战略方向的板块。经过十年的努力,教育出版领域已经形成了建筑、机电、旅游、外语等几个特色板块,沉淀了一大批具有持续生命力的优秀教材;“十三五”期间,2种教材获评“全国优秀教材”、66种教材入选国家规划教材,品种位居全国出版社前列;目前我们优势教材板块的码洋贡献率超过教育出版总码洋的80%,成为名副其实的“发展支撑”。在学术出版领域,打造了以“万卷方法”为代表的学术系列产品,策划出版了“纳西东巴文献字释合集”“山地城市交通创新实践丛书”等20个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在大众出版方面,围绕心理健康、科普、时尚文化和艺术设计4个板块精耕细作,形成了一大批既有专业深度又有科普性的优质图书,以及鹿鸣心理、好奇心、里程碑、万花筒等知名图书品牌。《薄薄的故乡》《中国蜘蛛生态大图鉴》等多种图书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无限事》获得鲁迅文学奖,《数学之书》《最初三分钟》等多种专业科普书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普作品或入选全国性的推荐书目。

控量提质出精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另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控量提质。十年来,围绕出版社的既定战略和结构性改革的方向,我们不断收紧选题入口,坚持进入出版规划的选题必须符合本社战略结构的特点和需要,大大提升了出版质量。为了把好选题关,在传统三级论证的基础上,增加了总编辑办公会研判环节,对于在选题会上存在争议的选题作进一步的深度研究,并给出最终结论。经过近十年的调整,年出版新书品种由“十三五”期间的800种左右,调整到了当前的500种左右。十年来,虽然新书品种下降近40%,但重印率不断提高,销售码洋、销售收入、利润一直保持稳定增长,并且优势板块的贡献率已经超过了本社经济收益的80%以上。

融合出版闯新路

我社的融合出版工作从“十一五”期间开始起步,近十年来获得长足发展,已经基本形成了数字出版+传统出版的融合出版常态化格局。“十三五”以来,我们先后有4个项目获得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成功开发新形态教材支撑平台,实现从单一的传统纸质教材转型为“纸书+数字资源+平台”的融合产品工作的常态化,为本社教材持续稳定的市场增长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结合我社传统出版的优势和特点,成功打造“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云平台系列产品”,积极服务于特殊教育教学工作,该系列产品已在全国多个省市实现落地运营。大型重点融合项目的成功打造,带动了本社图书编辑融合出版意识及能力的提升,带动了一批传统图书项目的转型升级。2021年,我社有两个项目入选“2021年全国有声读物精品出版工程”。

服务大局精策划

这十年,尤其是“十三五”以来,我们践行坚定文化自信的文化工作总基调,狠抓主题出版和文化走出去工作。我们围绕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策划了多个主题出版物。我们推出的“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大国议题丛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近期出版的“改革开放新实践丛书”献礼党的二十大;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们推出了《天堑变通途——中国桥梁70年》。其中,《国家治理》《天堑变通途——中国桥梁70年》等先后入选丝路书香工程和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相关图书被施普林格等国际一流出版社引进出版。

人才成长谋未来

十年来,出版社的人才结构和人才队伍的素质取得了质的飞跃。出版社有两位同志先后被评为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2016年以来,出版社高级职称的人数由23人增加到56人,编辑部门的高级职称人员占比达到44.71%。出版社组建了专业的融合出版技术团队,为出版社未来融合出版工作的开展储备和培养了一支在数字内容、技术服务方面具有较高专业度的技术人才队伍。

改革方向是否正确,改革措施到不到位,只有通过成绩来检验。回首这十年,重庆大学出版社的销售码洋、销售收入年均增长率超过10%;在中宣部组织的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工作中,年年获得优秀等级。回首这十年,我们可以骄傲地说,我们交出的是一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成绩单,这十年,是高质量发展的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