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重庆大学出版社倾情推出《昆虫之美》
272007.04

重庆大学出版社倾情推出《昆虫之美》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07-04-27
 

重庆大学出版社倾情推出《昆虫之美》

 

《昆虫之美》背景材料

 

《昆虫之美》内容介绍

《中国昆虫记》作者、诗人李元胜最新惊艳之作。

200幅炫目昆虫摄影,21篇由昆虫激发的性情随笔。

一本见证生命的尊贵和诗意的奇书。

李元胜从2001年起迷上昆虫后,积累了数十万字的观察笔记和数万张照片。曾应邀参加央视崔永元《实话实说》栏目,介绍拍摄昆虫经历。至今已出版四种昆虫读物,这四种昆虫读物均以摄影作品和拍摄故事为主,兼顾昆虫知识。而结合作者散文创作长项的昆虫随笔(作者曾有散文入选江苏高中教材),这是首次推出。

美文美图配合,讲述了21个最精彩的昆虫故事,涉及最有观赏价值的种类,最精彩、美妙的场面和情景,最值得记录的昆虫生活细节。作者把观察到的被人们忽略掉的昆虫种种细节,用镜头和心灵记录下来,以此见证了生命的尊贵和诗意。

这本昆虫随笔所选图片,为作者使用专业照相器材后的昆虫摄影精华(前几部读物均以家用数码相机拍摄的图片为主);文字,也是作者最满意的,即有生动的观察过程,也巧妙融入必要的昆虫知识,更多的是对昆虫的奇妙生趣的展示。作者有志使之成为中国人目前写出的最好的昆虫随笔——换句话说,它应该由好奇心、想象力、精确而艰苦的观察、对大自然的奇妙和伟大的赞叹这些内容和谐地组成。

作者简介

李元胜,1963年生,1983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电气工程系。1985年起从事新闻工作,现任重庆时代信报副总编辑。从1981年起从事业余文学创作,在文学刊物发表过400多件作品,曾获重庆第一、二届文学奖,《星星》诗刊跨世纪诗歌奖,台湾薛林诗歌奖,《人民文学》杂志社设立的人民文学奖等奖项。现任中国作协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近年来写作、拍摄、策划的图书选目

 

个人著作

 

《李元胜诗选》 重庆出版社 四川省优秀图书奖

《城市玩笑》(长篇小说)重庆出版社 重庆市五个一工程奖

《重庆生活》(诗歌集)重庆出版社 2004年度鲁迅文学奖提名作品

《中国昆虫记1——一个诗人镜头里的昆虫丽影》

上海社科出版社 定价 45元 已销售1.1万册
   
此书被南方都市报、中国科学报等十余家报纸专版推荐。CCTV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做个访谈、推荐。

《中国昆虫记2——网上昆虫强贴TOP100

上海社科出版社 定价 39.80元 已销售0.7万册

《虫舞飞扬》 新世界出版社 定价25元 已销售2万册左右

 

参与编写、个人策划的科普类畅销书(重庆大学出版社部分)

 

《实用个人电脑普及大全》重庆大学出版社 销售 10万册

《最新电脑短训班教程》重庆大学出版社 销售 30万册

与重庆大学出版社还共同推出过《本草纲目.全图配方》等十余种科普类图书,销售均为1万册以上。

 

此外:还为北京、上海、广西等地出版社策划了40余种各类型图书。

 

附书评:

用镜头和爱靠近它们——读李元胜新书《昆虫之美》
   
宇舒

      
当我回忆起我所出生的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除了筒子楼、不停摇头转动的电风扇、凭票限量的牛奶肥皂外,还有一个黑白默片中泛黄了,却一直深刻的影像,就是阳光下的蜘蛛网,它薄如蝉翼地一层层,构成灰色的光柱,将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涂上了一层物质匮乏的灰。它使童年的我,变得几乎不那么喜欢阳光。 
     
而童年的李元胜,却在四川武胜县城夏日的黄昏里,怀着盎然兴趣,寻找着粘性好的新鲜蜘蛛网,用以等待、拦截那些成群翩飞的美丽蜻蜓,然后小心地把它们带回家。
     
于是,今天,当你面对这位出生于60年代初期的诗人、昆虫摄影家时,在短暂的疑惑、把他当作一位在校大学生或刚刚留校的年轻教师后,你会恍然大悟,岁月之所以没在他的面孔上留下任何痕迹,原来是因为他将整个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全部用于在黄昏时分,等待一群美丽的蜻蜓,在树林中,兴趣盎然、小心翼翼而专注的寻找,而不是体会那个物质匮乏年代的匮乏。
      
或许是一只盲目的蜻蜓,或许是一只正在做梦的热带蜥蝎,或许是一只红色的甲虫,又或者水洼里和人类一样渺小的蜉蝣幼虫、常常被人类当作蛾子的石蛾成虫、草蛉、蚜狮、突眼蝇。对于李元胜,生活似乎始终在专注而不疾不徐的观察、欣赏和寻找中。微观、细节、小小的生物、从前不可知的另一种秩序、那更加自然没有虚饰的小世界,这一切都使诗人的爱怜与关注,通过他的尼康D70,或其他型号的相机,伸进那些与他素不相识、此生也不可能相识的小小生灵的生活里。
     
倾听得到小生灵微弱心跳的D70,就像一只热切的手臂。
     
他只是在某一个清晨、某一个黄昏、在貌似沉寂的野草下面的浅水洼,在热带雨林的雨林谷里,在云南大理一个叫大浪坝的地方,在寻常周末里许多无所事事的消磨和等待中,邂逅了它们,然后在它们的毫无知觉或有所察觉中,拍下了它们一生中极为短暂的一瞬,然后离开,然后把它们印成书,在央视的会客厅里,和小崔一起谈论它们,向着城市里同样对昆虫充满好奇的孩子们回忆它们,讲述它们的特质和习性。
     
那些毫无知觉的小生灵,甚至不知道出现在诗人镜头里的,还有它们相爱的瞬间。
     
幸亏漂亮的斑蛾、轻轻试探彼此的筒天牛,并不十分在意它们的私生活被偷窥。和人类不一样的是,它们并不需要将它们爱的过程,以及它们的激情,关闭在钢筋水泥的房间里,它们只需要专注于它们的艳丽情事,专注于它们的对象(它们的对象,一般都不是介绍的),两只漂亮的斑蛾,只需要专注于将漂亮的半朵花,变成一朵盛开的完整的花。
     
所以十朵完整的,没有一朵注意到这个跨着相机的过路人,面对他们的盛大爱情舞会,发出了一些爱情和性的感叹。
    “
一只斑蛾,再漂亮,也只是半朵花的形状,它们合在一起,正好形成一朵完整的花。
     
这样的感叹,让我们陡然确认,这位观察者和感叹者,是一位诗人。只有诗人才会观察到这被忽略的昆虫情事,并且记下这诗一般的句子,有关美、一半与完整。
      
同样的句子还有,将蜻蜓比作盲目的母亲,盲目,盲目生活的堆积。往往是我们世间生活的一个真实侧面。这些突然出现在文章末尾的句子,除了让我们再次确认这本昆虫书的作者是人民文学诗歌奖的获得者外,还让我感到,这不仅仅是一本给孩子讲述昆虫的书,也不仅仅是一本简单地欣赏、观察自然界,天真地享受自然雅趣的书,在这本不疾不徐、娓娓道来的探幽随笔中,更是不时流露出某些深刻而幽微的感悟。
     
尽管作者只是一笔带过。更多的时候,只是将他的镜头,一再接近,接近,那些幼弱的生命,接近对自然的欣赏和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