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为方法理性鼓与呼
032004.12

为方法理性鼓与呼

作者:雷少波 崔 祝发布时间:2004-12-03
    为方法理性鼓与呼 

——万卷方法策划报告暨出版说明

   雷少波   崔 祝

究竟是中国内地学界对于研究方法的漠视,导致研究方法出版物的匮乏?
还是研究方法出版物的匮乏,导致学界没有对方法问题予以应有的重视?
这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
作为图书出版的编辑人和策划人,对之多论无益。
但,作为图书出版的编辑人和策划人,我们却非常乐意——为方法理性鼓与呼!
  

    我们乐于,也更善于从出版物的数量和质量的比较中,来了解和表述某一类知识的生产和传播情况,以此作为我们图书出版策划的基础。同样,在万卷方法的策划之前,我们便对美国、中国台湾及中国内地三者, 1999——2002年间关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图书出版情况做了一个简单的比较:
    美国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方面出版物的数量之多,至少足以让我们惊讶!由于不便统计,在此,仅就美国的SAGE 出版公司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方面的图书出版情况,做一个简单介绍,以窥其一斑。SAGE出版公司4年中出版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方面的书籍(包括再版书)便超过百余种,其中,既有一两百万字的大部头工具书,如《质性研究大全》(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研究设计与社会测量大全》(Handbook of Research Design & Measurement),也有10万字左右的口袋书,如仅一个“应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系列丛书”(Applied  Social Research Methods Series)便有49个品种,其中每本书对于案例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方法、网络调查方法等做了分门别类的介绍。其覆盖面之广,研究之深入、具体、操作性强是我们所难以想象的。如果说,我们与美国的差距尚可理解和接受的话,那么,同一时期,中国台湾在这一方面的研究和传播情况也足以令我们汗颜。4年间中国台湾出版了大量深入研究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方面的书,其中不但有本土作者的原创作品,也有从英美等西方国家引进版权的相对比较成熟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方面的作品。更为可贵的是,其中有几家出版公司已经注意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体系着眼来组织自己的策划和出版,在这方面的出版有了一定的规模,内容的组织也显得比较成熟:如韦伯文化事业出版社的“研究方法系列丛书”、弘智文化事业公司的“应用性社会科学调查研究方法系列丛书”等都是发展比较成熟、规模比较大的专门传播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图书。   
而中国内地方面, 同期虽然也出版了一批研究方法的书籍,但无论是规模还是研究内容的深入丰富程度都无法与美国及中国台湾两地相提并论。从规模看,这期间中国内地出版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类的著作也就四五十本,难望美国同行之项背,仅与中国台湾同期出版规模大致相当。从此类出版物内容的深入丰富程度来看,大陆出版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类出版物主要集中在各学科内部,如教育研究方法、心理学研究方法、社会学研究方法、经济学研究方法、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等,每本书都面面俱到谈调查、谈案例、谈访谈、谈田野、谈观察等,而很少有对每一种方法进行深入研究的图书,更没有像美国或中国台湾那样形成比较系统的研究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系列丛书。在这一领域,这样的图书结构对于应付大学本科生在研究方法方面的入门性需求(即作为教材)还行,但对于迅速培养一大批拥有科学、理性的研究头脑的学者,特别是对于青年学者,如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成长则是远远不够的。其致命的弱点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一本书铺得太开而无法细化深入,以至于绝大多数学生虽然上了方法的课,却除了记住了几个名词和对一些方法的理论及应用略知一二之外,至于什么情况下选择什么方法最恰当、具体怎么操作完全、这种方法可能会有哪方面的不足需要加以处理等研究细节问题仍然处于无理性状态。其二,既然我们的方法建设囿于学科内部,而不能对方法进行纵深的开发,那么,反正学科就那么几个,于是方法书大多是低水平重复。比如教育研究方法的书,现在全国使用做教材的至少也有十多本吧,但你若有心思看的话,一本足矣!其三,出版界对研究方法图书这种淡淡的一笔带过的做法,不仅很难形成一种风气,从意识深处提升起大家对于研究方法的关注,而且更加剧了整个学界对于研究方法的漠视,许多学者只有在著书立说之时才想到似乎从 “作品结构的完整性”上看应该谈及方法问题。
    社会科学界近年流行两个词语:一曰反思,二曰接轨。所谓反思也即是对于学科的理论基础、学科的结构、学科的历史与未来等问题的全面的梳理,所谓接轨也即是希望中国的社会科学研究能够融入世界社科研究的大潮中,与国际上的社会科学研究实现彻底的、清晰的对话。在此,我们以为,无论是反思还是接轨,中国的社会科学界和传播界都必须投入一些精力来关注、研究、教授和传播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惟如此才能在中国形成完善、科学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体系和学科群,也才能使对研究方法关注与理性应用在中国社会科学界深入人心、蔚然成风;惟如此也才能为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与国际接轨搭建一个平台。
以上种种,促使我们策划出版了万卷方法系列丛书,献给忠实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