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张社长接受教材周刊访问的讲话
282005.07

张社长接受教材周刊访问的讲话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05-07-28

    作为国家教育部统一布点的全国九大教材出版中心之一,重庆大学出版社20年来顺应时代潮流,锐意进取,取得的一系列成绩令业内瞩目。至今,该社已出版图书三千多种,其中教材、专著占75%,多套图书选题列入教育部“八五”、 “九五”、 “十五”重点选题出版计划;去年,重庆大学出版社获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成立了电子出版社,拥有了5套国家级教材,图书发行码洋达9010万元。今年,该社设定的1亿元发行码洋目标也将顺利完成。日前,记者采访了该社社长张鸽盛。
  记者:重大社建社20年来取得了很大成绩,您认为这些成绩的取得源于哪些关键因素?
  张鸽盛: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定位准。一直以来,重庆大学出版社采取“一主两翼”的发展方针,即拟出版教材、专著为主,以出版反映新兴科学技术和时代特征的图书为两翼。这一特点从未因赶潮流而发生改变。
  其次,不断进行改革调整,以适应时代和教育的发展要求。重大社建立了符合出版规律,适合市场经济需要,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从1992年实施第一次调整以来,职工思想观念发生巨大变化,考虑问题都能够以市场为导向。
  再次,注重人才培养和职工素质提高,通过出国培训、名师讲座等多种形式,极大提高职工整体素质,使重大社拥有了国内一流的编辑出版队伍。
  最后,抓住了机遇。重大社一直比较注重信息收集整理,在高等教育大发展、高职教育大发展、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都敏锐地抓住了商机。
  记者:高职教育这两年发展迅速,教材领域竞争也异常激烈,重大社在这个领域站稳了脚跟并处于前列,“秘诀”是什么?
  张鸽盛:高职教育的发展给各出版社提供了机遇。在高职教材的开发上,重大社做的第一件事是统一思想,当初,对于是否出版高职教材,我社也存在分歧,由于对高职教育不熟悉,有些员工认为太冒险。为此,我们用了一整年来进行论证,并分派编辑奔赴各地,进行高职高专教育调研,并写出报告进行讨论,由此确立了高职高专教材出版方向。接下来就是开展丁作,根据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政策,和一些学校联合开发教材。前几年,我们着力于高职教材出版,近几年中职教育也发展起来,这也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记者:近年来各出版社都重视“立体化”开发模式,您如何看待这一领域的发展?
  张鸽盛:这些领域必然是今后出版业竞争的焦点所在,也是各个出版社要抓好的工作。我社从2000年开始,也着力进行了电子出版、音像制品和网络出版物的开发。去年,获得了电子出版权。
  现在这个领域存在的问题是市场环境不好,盗版问题极其严重,致使许多出版社不敢涉足。但这个领域发展前景广阔,要想有所作为,必须开拓,巴路。目前我们采取了“电子出版物和纸介质捆绑”方法预防盗版。举例来说,一本计算机教材,纸介质上有一部分内容,另一部分则在电子出版物中,这样两者相辅相承,既打击了盗版,又可以使读者从电子出版物中获得立体感受,有助于读者学习。
  记者:重大社的近期目标和远景规划是什么?
  张鸽盛:重大社作为中小型出版社,一直遵循的战略决策就是狠抓教材出版。今年的目标就是实现图书发行码洋过亿,在全国出版社中跨入中等行列,并在管理制度和发展思路上作一些更深层次的思考。
  从长远来看,重大社力争实现“三化”:一是企业化。目前这一目标已基本实现;二是集团化。要将内部裂变和外联相结合;三是国际化。加强版权引进工作,尽可能把符合中国国情的教材引进国内。同时,进行版权输出,即用世界通用语言进行国内优秀教材作品的编写而后输出国外。
  记者:重大社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出版社体制的改革,但当前大学出版社的改革似乎有些迟缓,您对此有何看法?
  张鸽盛:出版业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国内出版社进入市场也是必然的。现在改革步伐慢了下来,是因为国家正在进行相应调整。国内一些出版社,如清华大学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等出版社都在进行或大或小的改革。现在各出版社不仅受到国外出版集团大举涌入的压力,还深受诸多民营工作室的影响。民营公司机制灵活,假如不主动应战,出版社将非常被动。在这种情况下,早改革就早取得成绩。当然,针对不同的对象,改革也要采取不同的方式。
摘自《教材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