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用精品记录历史——“中国经济改革30年”丛书出版感言
222008.05

用精品记录历史——“中国经济改革30年”丛书出版感言

作者:张鸽盛发布时间:2008-05-22
    中国的改革开放从1978年到今天,已经整整走过了30个年头。改革开放30年来,人民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中国的巨大变化,世界为之瞩目。作为深受改革开放之福的出版人,历史的责任感推动着我们应该把这段历史记录下来。

30年的改革开放波澜壮阔,从哪些方面去反映这一历史画卷呢?经过反复思考,我们决定从经济方面人手。理由是:第一,改革的第一步是从经济起步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全党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第二,经济改革成就辉煌,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经济改革的成就足以映射出改革开放的历史功绩。

从设想到选题的实现走过3个年头。3年来,丛书作者们对自己所承担的部分反复推敲、打磨,与编辑多次沟通,呕心沥血,不摆“大腕”架子,更不耍“名家”威风,亲自操刀,亲笔撰写,完全实现了我们策划方案提出的“思想性、史料性和可读性”的要求。作者们严谨的治学作风,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为把这一丛书打造成精品推向社会以极大的鼓舞。由于选题策划的周密性和丛书内容的思想性以及强大的作者阵容,丛书一经申报便很快列选“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这种荣誉激励着我们更加努力地工作。

如今,丛书共13500万字已经摆在读者面前,回首3年的历程,不禁感慨万千。

化“担忧”为动力

中国的改革开放堪称人类进步史上最伟大的实践,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是我们创作这套丛书的冲动。对改革开放30年好好梳理一下,总结出得与失,找出带规律性东西,可以为历史作个交代,也为走好下一个30年乃至更长的路程打下基础。因此,我们毅然决定立项这一选题。

选题立项后曾经有人为此表示担忧。我们在坚信策划正确性的同时,把“担忧”化作工作的警示,而没有中断选题的正常进行。今天看来这一决策是十分正确的,仅这套丛书的史料价值,就足以让人们为之肃然。因此,可以说没有当初的冲动就没有今天这洋洋洒洒的500万字。

编辑中深受教益

编辑出版这套丛书的过程也是我们深刻了解、认识改革的过程。我们这些人都是改革开放的过来人,自认为对改革开放比较了解。但自从这套丛书经过我的手后,我才知道自己对改革开放的了解和认识并不深刻。比如,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李晓西教授在《市场化进程卷》中详细罗列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和发展过程。读后我们才知道:今天已经比较熟悉的市场经济,当初在冲破计划经济体制束缚的过程中是那么的艰难。再比如,对资源与环境的认识,白永秀教授在《资源与环境卷》中,利用大量的数据论述了我国在30年中,资源与环境的得与失,资料翔实,数据充分,读后才让我们明了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对我们国家可持续发展是多么紧迫,多么重要。因此,在编辑出版这套丛书的过程中,自己学习、了解了不少改革开放的深层次内容,我们应该是这套丛书的第一批受益人。

与《改革》精诚合作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同样道理,一个单位的力量也是有限的。在策划这套丛书之初,我们十分清楚我们的“短板”,这个“短板’’就是由于我社长期以教材出版为主,积累的作者主要是一线教师,而对改革开放有研究且有造诣的经济学专家学者很有限。

为了弥补不足,我们找到《改革》杂志社,希望与之合作。《改革》与我们同属一个领域,对行业十分了解,熟悉行业内的规矩要求,而且就在重庆;另外,《改革》生于改革开放时期,在改革开放中发展、成长,对改革开放有着特殊的感情。《改革》是经济学品牌期刊,在经济类期刊中的排位经常处于第一,旗下的许多作者都是国内著名的专家、学者。我们这个愿望得到《改革》的积极响应,大家一拍即合。可以说“中国经济改革30年”丛书的成功完全是双方发挥所长,是精诚合作的结果,是团结协作的结晶。

主管部门大力支持

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是“中国经济改革30年”丛书成功的关键。写历史必然要涉及到一些人和事,特别是30年中几起影响比较大的事件是无法回避也不能回避。我们如实地向主管部门——重庆市新闻出版局汇报。市局在听取汇报后十分明确地表示,支持这套丛书的出版,对涉及到的“敏感问题”,要求我们以有定论的按定论处理,没有定论的按照实事求是和新闻出版导向性原则处理。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对编辑出版工作的指导意见,犹如—颗“定心丸”,使我们忐忑不安的心落了地,给我们放心大胆地开展工作创建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2007年全国第十七届书市暨中国首届图书交易博览会在重庆举行时,市局为这套丛书争取到政府的经费资助;当总署提出增补“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时,市局又积极组织申报并成功人选;为了使更多人了解这套丛书,20081月在北京召开的《改革》杂志成立20周年大会上,市局领导积极向参会人员宣传推广这套丛书。主管部门从支持走向领导,使该丛书还没有编写就已成功了一半。

和谐团队有力量

和谐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丛书从策划到完成历时3年,3年来,参与该项目的全体成员一心扑在工作上:为了从源头上把好关,社领导亲自参与编辑加工;不定期的编辑加工碰头会,大家畅所欲言,集体研究解决加工中的疑难问题;为了确保书稿内容是作者真实思想的反映,责任编辑与作者始终保持着热线联系,并由此相互间建立起深厚的友谊;有的书稿作者反复修改,编辑只得反复加工,急剧增加的工作量并没有带来半点埋怨和不满;为了——句话甚至—个字,与作者反复沟通,直到达成共识为止。

营销中心也是早早地就进入角色,制作宣传册向全国派送;组织大型宣介会,积极向媒体推荐;在第十八届书博会上投放巨型广告,向全社会展示丛书的魅力。大家围绕一个目标,就是决不辜负作者们的辛勤劳动,一定要将丛书打造成精品,推向全国,推向世界,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作者为重庆大学出版社社长 )

摘自——《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