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如何建立灾难恢复机制
312005.03

如何建立灾难恢复机制

作者:王斌发布时间:2005-03-31

    如何建立灾难恢复机制
             ——读重大社《灾难恢复指南》有感
 2004年12月26日发生在印度洋的地震和海啸给南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及生命损失。根据亚行2005年1月15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上个月印度洋的海啸造成了超过15万人死亡,有可能使将近200万人陷入贫困。仅印尼一国,海啸灾难就足以让将近100万人陷入贫困。简单的几个数据让人触目惊心,更让人陷入深思。此次灾难后,对于防止或减轻海啸所导致的损失,国内及国外专家提出了很多建议和措施,提出最多的是建立地震预报系统与建立海啸预测预警机制。不可否认,如果能够建立这样的系统和机制,一定能起到预防灾难和减轻灾难后果的作用。不过就建立地震预报系统、建立海啸预测预警机制而言,前者尽管全球地震学家已经过上百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但仍未有突破性的进展,所做的预测多为短临(短期及临震)预报,作用不明显。预测陆地地震难,预测洋底的大地震则更难,在可预见的未来,地震预测仍将是世界难题。后者虽然在理论上存在可能性,但动辄上亿美元的资金投入,对于一些像南亚这样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的地区是无法负担的。即使建立起这样的机制,往往从探测到地震波起,到海啸来临只有几个小时的时间(印度洋海啸在地震后3个小时到达印尼海岸)。如果没有提前的准备和灾难恢复机制,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好灾难响应准备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
最近读了一本由重庆大学出版社引进版权出版的新书《灾难恢复指南》,该书提倡要重视灾难恢复机制的建立。所谓灾难恢复机制就是如何快速的对灾难作出响应,把灾难的损失减到最小,以及着手灾后重建与救援,迅速恢复到灾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状态。如上文所述,从探测到地震波到海啸来临的几个小时内,除非建立了灾难恢复机制,做好了响应灾难的一切准备工作,否则后果是可以想象的。因此一定要重视灾难恢复机制的建立。
灾难恢复机制的建立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以像企业、事业以及各类非盈利组织为主的,个体组织的灾难恢复机制,一个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全面的灾难恢复机制。灾难恢复机制与上面提到的地震预报系统与海啸预测预警机制的不同之处在于:一、灾难恢复机制不仅能够起到预防作用,而且能够在灾难发生后起到减灾、自救,减少灾难损失的作用;二、地震预报系统与海啸预测预警机制的建立主要是靠国家财政或地方财政拨款,资金投入大、建设周期长、效果不明确;而灾难恢复机制分为多个层次,包括各种组织、企业、机构以及国家都需要建立灾难恢复机制,因此,资金来源广、建设周期相对短、效果明确。灾难恢复机制可以说就是“未雨绸缪”,即事先对潜在的风险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评价和预测,以此为依据来制定相应的措施或采取相应的行动,起到减损、防灾作用以及尽快恢复到灾前状态。“9.11”恐怖袭击中,世界贸易中心中大多数公司和企业都遭到了严重损失。如:关键业务中断、客户资料丢失、办公设备损毁以及惨重的人员伤亡等。在这些公司和企业中最先恢复正常商业活动的,大都建立了灾难恢复机制。由于中国国内在此方面的研究与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借鉴国外在建立灾难恢复机制方面的先进经验能够起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            
《 灾难恢复指南》一书理论与实践并重,尤其注重操作性。书中介绍了建立灾难恢复机制的8个具体步骤,详细解释了如何制定各种灾难恢复程序,同时包含了大量的实用表格,对于各类缺乏灾难恢复机制建立经验的组织、企业和机构建立灾难恢复机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在现实世界中,对人类社会造成威胁和带来严重后果不仅有自然灾害,而且有各类人为灾害,后者有时造成的后果更为严重、生命和财产损失更大。灾难恢复机制不仅能对自然灾害,而且能对各类人为灾害迅速作出响应,从而减少灾害损失,使受灾单位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灾前状态。因此,灾难恢复机制的建立不仅国家要重视,各类组织、企业和机构也要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