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书中心 > 图书 > 人文社科 > 中国经济改革30年(国有企业卷)
中国经济改革30年(国有企业卷)
ISBN:978-7-5624-4448-0
中国经济改革30年丛书
作者:张文魁 袁东明
编辑:刘茂林 张建华 字数(千):304 页数:264 印次:1-3 开本:16开  平装
出版时间: 2009-02-20
定价:¥49
内容简介

本书不仅记述了国有企业改革30年来各个阶段的重大事件和重要政策,而且全面梳理了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观点和实践经验,理清了国有企业改革的脉络,总结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得失,并提出了作者自己对一系列问题的看法。
本书剖析了放权让利及承包制对国有企业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以及给政企关系带来的变化,分析了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崛起给国有企业改革造成的压力,介绍了西方产权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对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思路产生的影响,阐述了转换经营机制和实行产权改革的优劣长短和实际效果,剀切述评了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改革、国有企业职工身份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这是一部全方位、大思维地记述和剖析30年国有企业改革征程的著作,既有事件和人物,又有政策和数据,更有观点和理论。
本书独出心裁地在正文中设置了大量的文本框专栏,详细介绍一些著名事件、人物或政策,使本书在保持严谨性的同时又增加了趣味性和可读性,因而适合于各种层次和各种口味的读者阅读。

目录

1改革背景与初始试验
1.1国有经济的地位和国有企业的弊端
1.1.1全面认识被称为“国有企业”的这一企业群体
1.1.220世纪70年代末国有经济的绝对主体地位
1.1.3改革之前国有企业的弊端
1.1.4“文化大革命”之后初始的“物质刺激”
1.1.5承认物质利益和引入市场机制
1.21978年国有企业改革的启动
1.2.1经济体制改革的提出
1.2.2四川最先在六户国有企业试行放权让利
1.2.3放权让利试点范围的扩大
1.2.4经济学界对国有企业改革的鼓与呼
1.3为什么是放权让利而不是私有化: 从比较经济体制角度分析
国有企业的初始改革
1.3.1中国当时没有像其他国家那样对国有企业直接实行私有化
1.3.2以DIM的方法分析放权让利

2全面实行放权让利
2.1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实行放权让利
2.1.1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若干规定
2.1.2市场作用的进一步扩大
2.2经济学界落实企业自主权的思路和“企业本位论”思想
2.2.1“企业本位论”
2.2.2落实企业自主权和“企业本位论”的局限性
2.3进一步扩大经营自主权
2.3.1扩大经营自主权与对厂长依赖程度的提高
2.3.2十项自主权和十四项自主权
2.3.3下放企业

2.4全面放权让利的效果
2.4.1产出增加和工资增长
2.4.2计划体制的进一步松动
2.4.3触动了国有企业经营体制和所有制
2.5全面放权让利的困境
2.5.1国家和国有企业之间的经济利益分配关系
2.5.2国有企业的经济责任制
2.5.3经济责任制的反复和利改税政策
2.5.4“拨改贷”

3“两权分离”与承包制
3.1国有企业改革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3.1.1搞活国有企业
3.1.2“两权分离”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
3.1.3企业控制权与厂长负责制
3.1.4“洋厂长”在武汉柴油机厂无法行使厂长权力
3.2国有企业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3.2.120世纪80年代快速的轻纺工业化和良性循环的工业景气
3.2.2国有企业繁荣一时
3.3破产法和企业法
3.3.1破产法
3.3.2企业法
3.4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与国有企业的承包制
3.4.1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3.4.2承包制在国有企业中初试牛刀:“关广梅现象”和周冠
五在首钢的承包制
3.4.3全面实行承包制
3.4.4招标承包与风险抵押承包及优化劳动组合
3.4.5经济学界对承包制的认识:“杨承包”
3.4.6承包制的弊端与没落

4对放权让利的反思:股份制试验与转换经营机制
4.1反思国有制和提出产权改革
4.1.1反思国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吴市场”
4.1.2西方产权理论在中国的广泛影响
4.1.3“新两权分离”理论:最终产权与法人产权的分离
4.1.4倡导股份制:“厉股份”
4.1.5股份制只是财产组织形式而不是所有制
4.1.6提出小型国有企业的股份合作制等非国有化设想
4.1.7早期的股份制试验
4.2国有企业大面积亏损与转换经营机制
4.2.1国有企业大面积亏损
4.2.2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落后:“斯米克现象”
4.2.3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
4.2.4“破三铁”
4.2.5党的十四大将国营企业正式改称国有企业
4.2.6转换经营机制进一步强化了国有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4.2.7“无主管企业”和取消厂长的行政级别
4.3合资嫁接
4.3.1以合资促进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转换
4.3.2分拆式合资
4.4国有企业主管部门的式微和强势企业家的崛起
4.4.1“中阻梗”
4.4.2主管部门的转型或撤消
4.4.3强势企业家的崛起

5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硬化企业预算约束
5.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5.1.1国有企业改革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5.1.2《公司法》的颁布
5.1.3现代企业制度试点
5.2股份制热潮:国有企业的股票发行与交易
5.2.1股份制试点办法出台和股份制试点的推开
5.2.2股票发行与交易狂潮
5.2.3分拆式上市:国有企业半身不遂
5.2.4拉开境外上市序幕
5.3硬化国有企业的预算约束
5.3.1负盈不负亏
5.3.2解决方法:企业不交利,国家不补亏

6优化资本结构与抓大放小
6.1优化资本结构与抓大放小
6.1.1优化资本结构试点
6.1.2国有企业之间的兼并和托管
6.2发展企业集团
6.2.1企业集团被寄予厚望
6.2.2“集而不团”
6.3抓大放小与产权改革
6.3.1重庆的抓大放小和山东诸城的产权改革
6.3.2中央正式提出放小促进了小型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
6.4国有经济整体陷入困境
6.4.1国有企业的艰难时代
6.4.2三年改革攻坚与扭亏脱困计划
6.4.3对国有企业的救赎:“吃完财政吃银行,吃完银行吃股市,
吃完股市吃土地”
6.4.4重化工业化和新出口热潮的端倪

7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改革
7.1国有企业领导体制的改革
7.1.120世纪80年代国有企业领导体制的改革
7.1.2“两心”问题:中心与核心如何协调
7.1.3现代企业制度中的“新三会”与“老三会”的矛盾
7.1.4非公司制国有企业的董事会
7.1.5稽查特派员和外派监事会主席
7.1.6国有企业领导的任命权
7.1.7从公司治理角度认识国有企业领导体制
7.2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改革的困局:内部人控制和主管部门的消失
7.2.1国有企业公司治理问题的提出
7.2.2“政企脱钩”与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改革
7.2.3公司治理的概念正式被官方采纳
7.3出资人机构和董事会
7.3.1试图找到国有企业的出资人
7.3.2向出资人过渡的阶段
7.3.3新国资委和新董事会
7.4国有企业领导人激励制度和薪酬制度改革
7.4.1国有企业领导人薪酬制度的演变
7.4.2出资人到位后的薪酬制度

8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与三年扭亏脱困
8.1党的十五大与国有经济布局战略调整的提出
8.1.1提出国有经济布局战略调整的背景
8.1.2党的十五大提出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并解决了“姓资姓社”
问题
8.2党的十五大开启了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时代
8.2.1出售国有企业的热潮在基层兴起
8.2.2急刹车:不能一卖了之
8.3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有进有退
8.3.1经济学界呼吁加快国有企业改革
8.3.2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划定需要国有资本控制的四大领域
8.4国有企业三年改革攻坚和扭亏脱困
8.4.1三年改革攻坚和扭亏脱困提出的背景
8.4.2三年改革攻坚和扭亏脱困的目标和主要工作
8.4.3三年改革攻坚和扭亏脱困取得的成就
8.5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改革与重组
8.5.1电信行业的政企分开与电信企业分拆及上市
8.5.2电力行业的政企分开与网厂分离
8.5.3石油石化行业的国有企业重组与上市

9双重置换模式的确立与大规模改制
9.1改制探索:发轫于乡镇集体企业
9.1.1乡镇企业的股份合作制
9.1.2乡镇企业的二次改制:经营者持大股
9.2国有企业改制与双重置换模式的确立
9.2.1国有企业改制重新启动与双重置换模式在长沙横空出世
9.2.2阿波罗改制风波
9.2.3长沙的双重置换余震:经济学界的争论和中央调查组的调查
9.3大规模改制
9.3.1大规模改制启动
9.3.2大型国有企业加入改制行列
9.3.3大规模改制引发大争论
9.4民营企业并购国有企业
9.4.1民营企业初具参与国有企业改制的实力
9.4.2国家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
9.4.3民营企业并购国有企业退潮
9.5改制中的管理层收购
9.5.1管理层收购的发轫
9.5.2管理层收购大行其道
9.5.3管理层收购的规范与停顿
9.6改制中的职工持股
9.6.1职工持股的状况
9.6.2对职工持股的争论
9.7改制进程和非国有化程度
9.7.1改制进程
9.7.2改制企业的非国有化程度和股权多元化特色
9.8规范国有企业改制
9.8.1规范国有企业改制的政策
9.8.2国有企业改制进入平缓期

10改制与职工身份的改革
10.1国有企业的“三铁”和职工身份的变化
10.1.1国有企业的“三铁”
10.1.2国有企业的福利制度和保障制度

精彩书评
  • 一本深刻而不乏趣味的专著

    本人也是中国经济改革历程的见证人之一。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因此一直比较关注关于总结30年改革成果的相关书籍。去年和今年相继出版的吴晓波著《激荡三十年》借阅过,该书主要以事件、人物来说明中国企业改革的历程和改革成果,可读性较强。但觉得有缺憾的是该书缺少了政策、数据和理论的分析,因而对于用作政府机关、研究院所分析、研究企业改革的参考价值降低了许多。 4月末在郑州书市,无意间看到一本由张文魁、袁东明著的《中国经济改革30年(国有企业卷)》(重庆大学版),大致...

    2008-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