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日报推荐金庸茶馆

作者:摘自——《第一财经日报》发布时间:2009-03-09 16:11:07
倪匡、温瑞安如何谈金庸
  一
  倪氏(倪匡、亦舒)兄妹、金庸,分别在科幻、言情、武侠领域独擅胜场,并足千秋。时人称作“香港文坛三大奇迹”。
  倪匡转换跑道,写作“卫斯理”科幻,亦舒走出困境,创作《喜宝》,背后,都有金庸在推动。
  因为倪匡那众所周知的立场,其作品进入内地,为时甚晚。我曾用一个月时间,连读100多部,难免头昏脑涨晕头转向。至于倪匡《一看》、《二看》、《三看》、《四看》、《五看金庸小说》,我闻名久矣,而竟一直未见,似乎内地也就一直未出版过,我倒是从旧书摊淘到一本破旧的《大侠金庸》,内容选自倪匡“五看”,区区200页纸,中间还撕了几页。
  这次,终于买到重庆大学出版社新出《金庸茶馆》丛书,10册,倪匡《看金庸小说》,占其五。
  终于得窥全豹,幸何如之!
  倪匡的金评,好看。因为没有什么高深的文学理论掺杂其间,而金庸本人,早已经坦承自己“并没有受过什么文学理论影响,也不相信什么文学理论”。(见《金庸茶馆》之《诸子百家看金庸》卷)
  倪评,最擅借题发挥,随意生发。顺手点染,皆成妙文。倪匡评金庸,条件得天独厚:【一】倪匡自己也是小说家,能见他人所不能见,言他人所难言。【二】数十年老友,知根知底。独能结合金庸生平佚事,纵论其小说人物、情节。
  《三看金庸小说》,倪匡追忆起某年与金庸同游夏威夷。“一日,街头闲逛,看到一位艺术家在街头用玻璃在创作……发现了一件作品,当时就爱不忍释,由金庸买了下来。这件艺术品的标题是‘心囚’,用玻璃塑造了一个看来极其痛苦、极求解脱的人被困在一张网中。这张网,其实根本网不住这个人,空隙极大,这个人随时可以穿网而出。可是这个人却像是丝毫不知道可以穿网而出一样,在网中苦苦挣扎。这张网,是来自这个人内心的拘束,是一张心网。再不想拘束的人,也突不破这张网。”——以此“心囚”,倪匡补充阐释了金庸写在《笑傲江湖·后记》中的那句“解脱一切欲望而得以大彻大悟,不是常人之所能”,别开生面,雅趣十足。
  此事,非倪匡不知。此语,又非倪匡不能道。我这几年谈论金庸其人其文,也自知多有瞎子摸象、凿空悬揣的毛病。没倪匡先生那么便利的条件,欲图改进,也是无可奈何。
  二
  于后辈武侠作者,金庸对温瑞安,独加青眼。温氏对金庸小说,更是推崇备至,不止推崇,并细加研讨,期与众多武侠读者“奇文共赏析”。于是,就有了《谈〈笑傲江湖〉》、《〈天龙八部〉欣赏举隅》、《析〈雪山飞狐〉与〈鸳鸯刀〉》这三部厚重的评金大书。
  一直感觉:温瑞安先生的散文,写的比小说要好。其文,学胡兰成,文辞间氤氲荡漾,乃竟大有“狐气”,真第一等文字。
  “吃完晚餐之后,他(指金庸)付了账,起身要走,忽然,桌上的餐巾掉下地来,我见了,侍应生见了,都想去拾,金庸却敏捷地俯下身去,自桌子底下拾起了餐巾,摆回桌上。金庸当然不瘦,而且是略为发福,以他的身份和给的小费,掉了餐巾仍不惜亲自弯下身去拾起来,态度温和,我顿想起《天龙八部》用来形容身在高位但和气可亲的段正淳的一句话:‘大富大贵而不骄’。常有朋友问起金庸是怎么一个人的时候,我就常引用这一句话。”(温瑞安《王牌人物金庸》)
  一件小事,未见得金庸品格便如何高尚,却真实呈现出“海宁查氏”后人的查良镛,世家子弟,第一等的教养。
  老辈风范,真不可及!
  尤其在傅国涌的《金庸传》出版后,质疑金庸先生的品格,蔚成风尚。愚以为:“道德”与“文章”,不能画等号。中外古今,作品比人品伟大的文人,多了去了。归结到金庸,他做的每件事,当然不能令每个人都满意。然而,从已知的金庸生平来看,堪称“缺德”的事,似乎他还不曾做过。
我看金庸其人:小德有出有入,大节无亏无愧。
  做人如此,已经够了。再作苛求,实无意义。
  三
  金庸、倪匡、黄霑、蔡澜,又并称为“香江四大才子”。
  最近,蔡澜对倪匡谈及:我最不喜欢的是内地的人,将我们称为四个才子,金庸先生是一个巨人,其他三人,永远不能相提并论。倪匡深表赞同,蔡澜感慨:“今后的数千年,有人提到查先生生平,也许顺道记录了有这么几个朋友,这已是我们一生的成就了。”(见《蔡澜谈倪匡》)
  倪、蔡二公,未免过谦。但我仍感觉以上所言,自有道理。未来的世纪,如何评价金庸的文学成就,暂且不谈。其书传世,应无问题。而倪匡的科幻、温瑞安的武侠,数量太多,我总感觉:并不是每一部皆可传世。
  有一天,倪匡的某些科幻作品没人看了,他始开“金学”先河之《五看金庸小说》,也许反能传世。温瑞安的一些武侠作品恐不免湮没,没准他的《谈〈笑傲江湖〉》反而读者益众。
  这,只是我个人的感觉,或曰:预言。话说得有点早,但不要紧,能否成真,咱们正不妨在一百年之后,再看。(刘国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