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里的民间诗意

作者:CC虫虫 来源:天涯发布时间:2011-03-18 15:38:55
  最近时时捧读思呈的新书《神仙太寂寞,妖怪很痴情》,仿佛思呈在我身边嬉笑怒骂,眉飞色舞,以她清脆的声音,和她特有的神采飞扬。
  说思呈的书,必得先说思呈。说思呈,必得先说我们之间强悍的缘分。首先,我们同年同月同日生,同星座同属相(废话)还同血型!其次,我们门当户对,臭味相投,情投意合。再次,我们觉得既然同年同月同日生了,也要同年同月同日出书。早在2008年,我们就立下共同出书的志向,思呈光是笔名就想了二十几个,并且深情地想象了签售会的场面“那是相当壮观,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
当时思呈在博客里写:“电脑这边我想起一个场景,两个美女同时半蹲,手掌向前推出,一股内力从掌心绵绵不绝地发出,把前来的读者震得五迷六道,两人都粉面含春娇不语,别想歪了,我的意思是两人一个肤白貌美,一个肤黑貌美~”。
  同学们看出来了吗?思呈骨子里就是一侠女啊!
  从此思呈就发愤图强,奋笔疾书,偶尔偷懒也不过拖一两年就会开工,终于在2011春天,出版了她的第一本书《神仙太寂寞,妖怪很痴情》——《西游记》,风吹哪页读哪页。(此处等掌声!!!)
闲话说毕,非专业书评上场(我的意思是说,其实这只能算得上书摘^_^):
  《西游记》里的民间诗意
  看到《神仙太寂寞,妖怪很痴情》这本小书,才知何为低调。它清淡得几乎不着痕迹,它平静得像一池湖水,它朴素得甚至有点怯生生。可书里的文字真叫能翻江倒海哪!无处不透着才情与机巧,让人读来酣畅淋漓!
  我素来爱看思呈的文字,绝非爱屋及乌。她总是能把一切描写得妙趣横生,字里行间充满幽默、想象力,还有学不来的自然天成。即使如此,若不读这本书,我亦不知在看似轻松的文字背后,实则是她潜心多年的研究《西游记》之所得。
  思呈说:《西游记》的奇特处,是写着神仙妖怪的世界,却无一丝缥缈高蹈,完全彻底的市井味道。借神魔之角色,写人间的况味,如鲁迅先生说: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那《西游记》中的人间况味,正是让思呈着迷之处。如她在《捧出几碗胡麻饭》里讲到《西游记》里的素食:“将些山地榆树叶子,着水煎作茶汤;然后又将些黄粱粟米,煮起饭来,又把些干菜煮熟,盛了两碗,拿出来铺在桌上。”又说“第七十七回,大鹏怪要把唐僧师徒四人调到狮驼国去,还特意准备了三十个会烹煮的,一路上‘精米、细面、竹笋、茶芽、香蕈、蘑菇、豆腐、面筋,着他二十里,或三十里,搭下窝铺,安排茶饭,管待管僧。’也不知咱是否受了猪八戒的感染,光是这些食物名称的罗列,便让人有食欲,两颊生津。
  能不说这些描述充满魔力么?而且,还有诗意!  
  又比如:“只听得呀的一声,柴扉响处,走出一个老者,手拖藜杖,头顶羊裘,身穿破衲,足踏蒲鞋,柱着杖,仰身朝天道:‘西北风起,明日晴了。’”这般的民间诗意,若非思呈写出,我怎能想象它是出自《西游记》!
  而民间的诗意,正是这本书最区别于所谓“解读《西游记》”范畴的。  
  信手从书中摘来几段:
  比之魏晋前辈,拂云叟也是颇得精髓,毫无疑问的一个清谈家,不知唐僧以后的取经路上,会不会说出“清风朗月,辄思拂云”的名言。
  宝林寺这一章还有另一些妙趣横生。一开始,话说唐僧在发愁西天真难走,说走了四五年了还没到。孙悟空便答,早哩,早哩,还没有出大门哩。还在堂屋里转呢。回头对猪八戒和沙和尚解释:这青天作屋瓦,日月作窗棂,四山五岳为梁柱,天地犹如一敞厅!  
  益智、王不留行、三棱子、马兜铃、荆芥、茯苓、防己、竹沥、茴香,都是药名,这是一首用药名集合起来的诗句。不知唐僧是被文曲星点了哪个穴位,突然有这样别出心裁的情调,让我们为他鼓掌!  
这些由思呈从《西游记》里读出的民间诗意,真真让我这个只看过电视剧版的人惭愧万分,但又心生向往——原来《西游记》里不止有神魔鬼怪啊!  
  思呈在后记里说:“我爱看猪八戒和孙悟空吵架,唐和尚出丑,沙和尚和事。也爱看老妖怪糊涂,女妖怪机巧,小妖怪憨痴。更爱看山林野味,明清俚语,西行路上各地风情。  
  如此这般,有了这本小书。但愿你打开它时,能重现江湖心情和静好时光的交叠。”  
  当真如此,又怎止如此?  
  题外话:我家先生爱看这本书(我们将它简称为“妖怪书”),到妙处总喜欢读给我听,把自己笑个前俯后仰。我将此事告知好友亦邻,她生气地说:还是你命好啊,我家里总是我读给先生听!于是我问思呈:怎么搞的?你的书专门用来夫妻互读的吗?思呈一拍脑袋:哎呀,要不要宣传语写:此书为夫妻读物?  
  我顿时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