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沉雄大 质朴无华

作者:王玲娟发布时间:2007-01-29 16:21:14
张道一先生的古典艺术解读新著《汉画故事》,作为其汉画像石系列研究之首卷,于2006年10月由重庆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了。 这本图文并茂长达四十余万字的《汉画故事》,倾注了先生几十年的心血和良苦之用心,展现了一个有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的传统知识分子、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循循善诱的艺术理论家在新时代的“老骥伏枥”精神。 先生在导言中说道:“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汉代是一个很重要的朝代。两汉四百多年,正是封建社会上升和发展的阶段,各方面都显示出活力和力量。我们中国人很炫耀汉唐的辉煌,如果说唐代以富丽壮美著称,那么,正是汉代奠定了基础,深沉雄大而质朴无华。就像是一幢高层建筑,汉代是奠基为础,唐代是构架增饰,使中华民族的艺术和文明如花似锦地展现出来。”“深沉雄大”和“质朴无华”,这是先生对汉代艺术的定位,也是对汉画艺术的定位。实际上,读完先生的这部《汉画故事》,也正是这样强烈的艺术感受,汉画里的故事质朴深沉,先生的研究谨严雄厚,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如春风拂面,和煦满心。质朴无华和深沉雄大,正是先生《汉画故事》一书的整体特色。 对于一个学中国语言文学的人,平时读惯了《山海经》、《论语》、《史记》,却只是之乎者也,擅长凭借于语言文字的想象,却在一页页欣赏《汉画故事》中那栩栩如尘的画面造型的时候,翻然醒悟、豁然开朗,原来造型艺术和语言艺术竟是如此的相通,又能如此地互补,令艺术境界如此地圆融贴近。这是何等的欣慰啊!而其中先生根据画面故事所引录的历史典籍,准确、完备、翔实,释语精练平易,生发直指心底,令人拍案叫绝。 而对于一个学艺术的人,平时惯常于线条、色彩、造型的天马行空般的艺术想象,恐怕很少或者很难跟古代的典籍打交道。在先生的后记中也提到,有的青年朋友说“有很多画像石的内容看不懂”。画像石的内容看不懂,其实并不仅仅是画面的内容看不懂,可能更多的是文化的背景、相关的历史知识无法支撑,彼此之间难以找到沟通的链条。而这相关的文化背景、历史知识,绝大部分是留存于古代的文献典籍中的。先生没有简单地用现代汉语去介绍这些知识,而是在浩瀚的典籍中,点点滴滴搜寻出相关的文言段子,并作出精要妥帖的注释,这就使我们艺术学科的读者既感知了传统的语言文学,又在潜移默化中增添了文化积累的因子,巧妙地架起了生动图像与丰富语言之间的桥梁,这是何等的良苦用心哪! 打通艺术与文学的脉道,在更高的层面上引领不同界域的学术研究,并将艺术溶汇到人生中去,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均能共赏,这是先生《汉画故事》给我们的最大教益和启迪。 先生研究汉画的目的和过程是令人感动的。清人瞿中溶有《汉武梁祠堂画像考》,近人容庚有《汉武梁祠画像图录和考释》,但都是考据性质的,还没有侧重艺术的深层研究。鲁迅一直想编印一本《汉画像考》,终未能遂愿。现在则有不少美术史的专著忽略了汉代的画像石,因为它来自民间,为工匠之作,也有的是对它不认识。现代中国人对中国古典文化有不甚了解、不甚理解的现象,甚至有人将汉画石中的三足乌和九尾狐比附成《伊索寓言》里的乌鸦和狐狸,张冠李戴的谬误情形并不鲜见。针对如此状况,先生说:“如果是个欣赏者,不可能从中得到真正的审美享受。如果是个研究者,这样的治学方法必然会引入歧途。”先生发现,要整体地研究汉画,对于古典艺术的解读是欣赏的一个关卡。出于一个艺术理论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出于个人长期的兴趣和爱好,先生“下决心要把汉画弄懂,进入那个神秘的世界”。因为没有直接的参考书,先生就一幅一幅地、一个一个地,从故事内容到画面情节,去寻找答案。几十年的严肃思考,几乎一生的艰苦积累,终于汇成了今天雄大深沉的《汉画故事》。 先生的《汉画故事》,其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狭义的汉画,即画像石,因为它“不仅数量多,内容丰富,在表现手法上也更加完美”,它“并非纯属于绘画”,实际上“同建筑、雕塑、装饰等紧密结合着”,“它的用途和艺术手法是带有综合性的”。它“不但反映了一个汉代社会,而且表现了一个想象奇异的神话世界,把汉朝人脑子里所想的、所希求的都揭示出来了”。 先生十分赞同王朝闻的观点,认为汉画是“难以匆匆理解的文化现象,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从绘画的角度看,汉代之前已出现了壁画、帛画等,可所画的人物,多是仪式性的,在表现人的思想、人与人的关系和情节、环境等方面,还没有达到绘画应有的品质和水平。先生认为:这种特具的功能只是在画像石上才开始发挥出来,而且有的已展现出优异的成就,在二维度造型的处理方法上是相当多样的和高超的,在处理各种形象之间的“关系性律动”上,画像石做到了历史性的突破。“中国绘画从此走向了成熟。”“像卫改、孟孚、李弟卯、孙宗等这样的艺术家,在中国美术史上应该占有重要的篇章,是他们将早期的绘画和雕塑推向了成熟的阶段。”因此,先生将汉代画像石艺术定位为中国美术史的重要篇章。 这部《汉画故事》,用先生质朴平淡的话说,做了三件事。第一,将汉画像石解释一遍。第二,将那些一般看不懂的画面分成三类:人事故事、神话故事、祥瑞故事,分门别类地进行解释。第三,从每一个图的内容、出处、具体形象和情节进行诠释,并联系其时代背景和相关事件作些说明。然而,当我们细水长流地读完了72个人事故事、55个神话故事和46个祥瑞故事,当我们欣赏过了书中美妙无伦的汉画图像之后,我们不禁喟然长叹:此三事,非精通艺术与文学者无法完成,非几十年之功力不能成就。此之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也! 先生感慨地说,为了这部《汉画故事》的正式推出,忙忙碌碌地做了一年多,可“就像唱戏一样,不过是敲了一通锣鼓,唱了一段引子,重头还在后边“,关于汉画艺术上的分析,诸如造型的特点、形象的结构、构图的经营、艺术的表现与再现、装饰性问题、艺术的成就和价值等等,还要“另行讨论”。《汉画故事》,只是先生汉画系列研究丛书的第一部,恰似刚刚拉开的序幕,高潮尚在后边。凡事之成,都要耗费一个人不少的心力,更何况如此严谨沉实的学术工程呢!因此,在完成此书之后,先生并没有感到轻松。先生在年逾古稀之岁,在眼睛损伤之后,仍顽强地坚持着自己喜爱的研究工作,仍奉献给读者如此丰厚的精神礼物,令人何其感动啊! 。 《汉画故事》的深沉雄大与质朴无华给我们以无限美好的艺术享受,先生那深沉雄大和质朴无华的为人与为学,更给我们以无尽的思索与启迪。让我们以先生质朴无华而又深情凝聚的话语共勉吧: “无所事事会懒散,琐事太多又觉累,但人又不能白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