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眼看《水浒》

作者:老谭发布时间:2011-02-17 11:43:50
  我市文坛宿将老谭另眼看《水浒》:一部奇书,彰显“侠文化”;几多流韵,折射“国民性”。
  “三国热”甫退,“水浒热”渐生。
  “热”一“热”是好事。一部古典小说,流传四百多年,迄今依然有不少人品读,不少人评说,不仅证明了它确实具备艺术生命力,而且显示出它还蕴蓄着与后来者相贯通的人文信息。且不论是否都要“古为今用”,起码可以“古为今鉴”,那就颇有历时性的普泛价值了。
  不少人品读,不少人评说,不求“舆论一律”,尤其难能可贵。
  《水浒》究竟是一部怎样的古典小说?一百单八将“聚义”水泊梁山,是农民起义、农民革命,还是土匪强盗结群杀人放火,抑或别的什么?由“聚义厅”到“忠义堂”,“义”的蕴涵何在?林冲等确是“逼上梁山”,但更多的人却是“避上梁山”、“赚上梁山”、“伙上梁山”,五花八门如何疏解?李逵、武松、鲁智深、阮小七等人杀人甚多,对他们该如何评价?宋江作为梁山领导集团的“核心”,头上拥有的传统文化道德美誉之多无人能及,但对他的评价历来毁誉纷呈,原因何在?潘金莲俨若“四大淫妇”头号代表,对她以及相关女性应该怎么看?毛泽东说《水浒》“好就好在投降”,撇开特定的政治影射,到底有没有一定道理?诸如此类的问题众说纷纭,真正实行“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才能让《水浒》更加贴近世道人心。
  我今“另眼看《水浒》”,就是凑“热闹”,主动参与其间。我希图表达的,都只是个人所得所悟,不管与他人为同为异。我厌恶“定于一尊”,当然就不会妄图一己之见“定于一尊”。
  关于中国古典小说,向有“文备众体”之说,说的是主体叙述之间,还掺入了诗词歌赋等多种文学形式。《水浒》里的诗,数量之多和品质之高比不过《红楼梦》,但行文中的若干夹评诗,乃至为个别人物代拟的一二“言志诗”,还是颇耐人寻味的。我从其间选取出一些诗句,一句诗作为一个标题,一个标题统领一个章节,共计二十个章节展开随笔似的评说。这一点,在结构形式上,当是我这本书的一个特点。
在思想内容上,我这本书也有特点。所有二十章评说,重在《水浒》里的人和事,但又决不受其拘囿。每一章都由点到面,横扩纵连,信马由缰,不拘一格。合起来,是评说《水浒》而又不仅只是评说《水浒》,扩张到了历史、社会、人生、艺术。但无论怎样扩张,关注的焦点始终在于:中华民族“侠文化”,中华国家“国民性”。“另眼”的“另”,多在于斯。
  【作家简介】老谭,本名蓝锡麟,中国作协会员,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获得者,原重庆市文联党组书记。已在国内出版个人著述11种,与人合著8种,主编丛书11种,并有两种书稿的英文版在海外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