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价:¥39.80
作者:徐云杰编辑:雷少波 林佳木出版时间: 2019-12-20
本书从科研立题开始,手把手带领学者走过社会调查研究过程中的每一步,并解释理由、做法、各方法的优缺点。详细介绍了问卷设计、数据收集过程中的要点,重心是调查数据的分析,包括回归建模、因子分析与结构方程,目的是教读者提出合理的科研模型。最后,本书介绍了国际学术期刊论文写作与发表的要点。
【详情...】
定价:¥58.00
作者:莎拉·平克 著 邝明艳 唐晓莉 译编辑:贾曼 林佳木 陈康 邹荣出版时间: 2019-12-17
近年来,视觉研究和民族志相融合的趋势日益显现。本书是这两者融合而产生的一本里程碑意义的著作,它历经3版,足以看出它在这一领域的经典性。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共10章: 第1章将视觉民族志置于广阔的历史和学科背景中,将为后面的章节所讨论的视觉民族志方法提供历史和学科的描述。 第2章概括了一种方法,它将视觉影像和技术与反身性民族志相关联,聚焦于主观性、创造性和自我意识。 它将社会个体的人类学思想与视觉理论及对消费和物质文化的探索相结合,意在思考视觉影像和技术是怎样与两种文化交织在一起的:一种是民族志学者研究的文化,另一种是学者们置身其中的学术文化。 第3章延续了第2章的讨论,关注视觉田野调查准备工作的实践。在此,作者通过田野调查中的性别关系的例子,反思了项目设计、伦理考量和身份认同等问题。 由4-7章组成的第二部分通过聚焦在实践中一直被使用的各种视觉和数字技术来考察视觉民族志方法论和方法。第4章集中探讨摄影在民族志研究实践中的使用。植根于视觉社会学和人类学的摄影还能以各种方式被运用于众多领域。 第5章将讨论视频在视觉民族志研究中的运用。在此,作者将不再以统治了视觉人类学实践和文献的民族志电影为中心,而是考虑了不同的方式,其中视频录像可以成为民族志情境中的一种。 第6章是专为第3版而写的,作者将重点讨论网络媒体在视觉民族志中的应用,探讨融入这一情境中的新的视觉民族志研究实践如何显现。 第7章继续前面三章的话题,着重探讨在民族志进程中对视觉材料的组织和阐释。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致力于分析作为民族志学者如何利用数字和视觉影像传播我们的研究。第8章和第9章讨论不同类型文本的产生,视觉的、书面的和其他材料怎样在不同的表征中结合并互联,尤其是摄影和视频。 数字媒体已经为视觉影像的使用打开了新的令人激动的可能性。然而,这些可能性也带来了一系列表征、 阐释和知识产权等问题,第10章将就此进行探讨。
【详情...】
定价:¥38.00
作者:罗伯特·K.殷著 周海涛 史少杰译编辑:向文平出版时间: 2019-12-13
本书全面而深入地介绍了案例研究方法,可与《案例研究方法的应用》一起作为学习案例研究方法的基础教材。 本书从研究规划的角度,将案例研究分为6个相对独立的环节:研究计划、研究设计、研究准备、材料收集、研究分析和报告分享。 关于案例研究的实践,本书最突出的观点就是“案例研究是一个线性、反复的过程”。各章分别对6个环节进行论述,除了说明单个环节的特点与要旨,同时也论述各环节之间的关联性,清晰地展现了案例研究的各环节在实践中如何交叉往复。 全书收录了不同学术和专业领域的50余个已发表案例,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每章的“小贴士”呈现了本章的核心内容,读者可根据“小贴士”迅速获知这一章节的难易程度。 每章都有“实战演练”,演练问题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多角度、深层次探索不同的解决思路。 章节末尾的“辅导材料”拓展了本书的深度,想要更深入了解案例研究方法的读者不容错过。
【详情...】
定价:¥79.00
作者:约翰·斯科特 彼得·J.卡林顿 主编 刘军 刘辉 等译编辑:雷少波 林佳木 李桂英 邬小梅出版时间: 2019-12-10
本书概览了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这种范式,其内容包括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历史、理论与方法,并全面地评析了这种方法在诸多研究实践领域中的前沿性应用。上卷主要涉及社会网络分析简介、网络理论、经济学中的社会网络、社群和社会支持网络、虚拟社区网络、企业网络、文化网络、犯罪网络等主题。下卷主要涉及社会网络中的数据分析、概念测度、网络中的抽样、社会网络的质性研究、针对网络和关系的统计模型、网络的可视化和社会网络分析软件指南等主题。
【详情...】
定价:¥198.00
作者:尼尔·麦格雷戈 著 博望 译编辑:王思楠出版时间: 2019-11-30
一部国家史,一部民族史。 六大部分,三十个主题,建筑、雕塑、绘画、瓷器、啤酒、香肠、汽车、货币……以“物”串连起德国政治、文化、艺术等数百年历史变迁。 在过去的一百四十年里,德国一直是欧洲大陆的核心力量。二十八年前,一个新的德国诞生了。 我们对这个新生的德国有多少了解? 它的民众又是如何认识他们自身的? 尼尔• 麦格雷戈认为,对任何一个欧洲国家来说,想要构建一段清晰连贯又全面的德国历史都是不可能的,因为无论在地理层面还是历史层面,德国总是动荡的。它的边界也在不断地游移。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伊曼努埃尔• 康德的故乡——柯尼斯堡现今是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德国最伟大的作家约翰• 沃尔夫冈• 冯• 歌德在斯特拉斯堡的大教堂里发现了德国艺术与历史的特质,而斯特拉斯堡如今在法国境内。本书讲述的内容时间跨度长达五百年。其中绝大部分时间,德国由众多独立的政体组成,而每一政体都有各自独特的历史。1914 年以前的德国人或许会讲述的那些自己民族与国家的动人故事,早已被之后三十年的诸多事件摧毁了。 或许德国的历史天生就是破碎的,但它包含了大量广泛共享的记忆、意识与经历。对它们中的一部分进行检视便是本书的目的。从十五世纪古腾堡发明的现代印刷术开始,作者选取了那些在新生的德国仍然能引起共鸣的对象与观念、人物与场所,比如德累斯顿的瓷器及其废墟中的碎石瓦砾、包豪斯的设计和德国香肠、查理大帝的皇冠及布痕瓦尔德集中营的营门,以此向我们展现它的集体想象。 还从来没有一本书如此这般地讲述“德国”。
【详情...】
定价:¥38.00
作者:艾米娅·利布里奇 里弗卡·图沃-玛沙奇 塔玛奇尔波 著 王红艳 译编辑:林佳木 李桂英出版时间: 2019-11-25
第1章一种新的关于阅读、分析和诠释方法的分类模型 什么是叙事研究 简短的文献回顾 本书的理论立场 叙事研究的几个基本特征 如何学习做叙事研究 对叙事分析方法进行分类和组织的新模型 从已有研究成果中寻找四种模式的例证 关于本书 第2章我们自己的研究叙事 背景 我们研究和选取样本的一般方法 生活故事访谈 认真处理我们的发现:团队合作 第3章两个人的生活故事 萨拉 大卫 第4章整体—内容视角 从整体—内容视角阅读生活故事:艾米娅•利布里奇 早期记忆作为整体—内容方法的关键点:米切尔•纳奇米亚斯 第5章整体—形式分析 结构分析——策略:里弗卡•图沃-玛沙奇 二阶生活故事——自我实现的叙事:艾米娅•利布里奇、里弗卡•图沃-玛沙奇和塔玛•奇尔波 第6章类别—内容视角 成年人眼里的中学经历:艾米娅•利布里奇 成年人和他们的家庭:里弗卡•图沃-玛沙奇 第7章类别—形式分析 分析叙事资料所反映的认知机能:塔玛•奇尔波 用叙事的语言学特征识别和评定其情感内容:塔玛•奇尔波 第8章讨论:叙事研究中的选择和评价 关于文本、阅读和诠释 关于多元化:质和或量的方法 我们的选择:以生活故事作为研究自我认同的一种方式 反思我们所提出的模型 对于“如何做”叙事研究,我们是否更清楚了呢 质性研究的标准 参考文献 附 说说科学
【详情...】
定价:¥42.00
作者:约翰·吉尔林著 黄海涛 刘丰 孙芳露译编辑:林佳木 文鹏出版时间: 2019-11-20
《案例研究:原理与实践》是经典作品《Case Study Research: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的中译本。本书的目标在于对案例研究提供一种总体上的理解,同时也为成功实施案例研究提供必要的工具和技术。 第一部分探讨了一些深嵌在“案例研究”这个主题中的复杂问题,首先提供了案例研究的定义以及该定义的逻辑蕴涵。第3章说明了案例研究在方法论上的强项和弱点——案例研究在有些研究环境中很有用,但并不适用于所有研究,我们需要更好地辨别这些不同的情况。 第二部分致力于解决怎样动手打造一个案例研究的实践问题。第4章论及预备事项。第5章概述了选择案例的多种策略。第6章为理解案例研究设计提出了一个实验模板。第7章展示了一类颇为不同的路径——过程追踪。结尾部分简短讨论了那些解释单个结果而非一组结果的案例研究(这被认为是一种单一结果研究,以区别于普通案例研究)。
【详情...】
定价:¥42.00
作者:雷克斯·巴特勒 著 郑旭东 译编辑:贾曼 邹荣 任绪军 何啸锋出版时间: 2019-11-10
《什么是哲学?》在法国一出版,几乎立刻就登上了各大书单的榜首。但是,在1980年代这“寒冬”的十年中,1960年代蕴育了《反俄狄浦斯》的那些解放希望已经渐渐消散,1970年代中加塔利对替代性政治的实验也慢慢走到尽头。确切地说,它是德勒兹诸多作品中,被讨论最少的那些书之一。如何解释《什么是哲学?》这种相对被忽视的状态? 在这本解释《什么是哲学?》的导读中,作者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作者重新安排了其章节的顺序,首先从艺术开始(“感知物,情动和概念”一章),然后进入哲学的部分(“什么是概念?”、“内在性平面”和“概念性人物”这三章),最终到达科学和逻辑(“函项与概念”和“预期与概念”这两章),之后我们将以论大脑的章节(“从混沌到大脑”)以及涉及历史和地理哲学的章节(“地理哲学”)来结束。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