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皆使命

作者:何浩 来源:重庆日报发布时间:2012-06-19 10:22:54
  读罢新近付梓的长篇小说《军代表》,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全书浸润着的家国情怀,更是令人心胸激荡,感佩不已。这实为一部反映军工人艰苦创业铸就辉煌的厚重佳作。
  加里宁曾说过:“只有向自己提出伟大理想,并以自己全部的力量为之奋斗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以主人公高怀山为代表的一批军工人,正是这样一群志存高远的创业者。在战争废墟上站起来的新中国,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工业基础落后,周遭强敌虎视眈眈。党和国家一声召唤,已是华野主力团团长的高怀山立即脱下戎装,带着新婚妻子来到大西南,来到遐州僻壤的西南机器厂。从此,他的青春、事业、爱情和命运,都与这片土地永远系在了一起。
机器被破坏,他找回工人修理,电站被炸毁,他组织人员重建,缺少口粮,他四处张罗,不惜背黑锅也要让工人吃上肉。在高怀山的人格感召下,曾经怀有疑惑的老师傅孙守志、张秋水与他戮力同心,心灰意冷的火炮专家万重波与他肝胆相照,柳青等一批青年甘守忠诚无怨无悔。从修理枪支,到生产迫击炮,到制造双37炮,曾经凋敝破败的西南机器厂,成为固国强兵的可靠保障。正是无数的高怀山们前赴后继永续接力,才有今天的神兵利器“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
在社会价值趋于多元的今天,一些人将精神追求等同于物质追逐,对金钱、权力、美色和名望的攫取,成为他们的人生信条。责任、使命、忠诚,这些曾经让人热血沸腾的词语,不再是普遍信仰,反倒成为一种负担。回首往事,我们猛然发现,《军代表》传递给我们的那种久违的信念,具有多么可贵的现实意义。
高怀山和他的志同道合者,是那个时代的理想主义者。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涌现出铁人王进喜、北大荒人等许许多多怀揣理想并为之奋斗的人。他们的共同之处,就是将个人的价值与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在理想的感召下,他们义无反顾,一往无前。不论时代如何变迁,社会怎样发展,他们都是走在最前列的引领者、实践者,是国家和民族的脊梁。改革开放后的上世纪80年代,为了国防工业现代化建设,数十万军工人就地安置、默默下岗,对于他们所作出的牺牲与贡献,高怀山在法庭上给予了深情的解答:“安波洛夫先生是他们国家的英雄,他的胸前挂满了勋章。可是,华振中老人的胸前没有勋章,因为他的勋章,都挂满在了别人的胸膛!”
家国情怀皆使命,岁月无声自成诗。感谢《军代表》这部小说,它不仅纵深再现了一段创业史,全景刻画了一群创业人,更让我们阅读到作者的用心,感受到久违的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