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这个恶棍

作者:陈晓阳 来源:北青网发布时间:2012-10-19 15:20:14
  在美国,有一代人,对上世纪70年代以及摇滚乐有着特别的记忆,宛如对青春期生长痛的恒久惦念,也仿佛一首蹉跎岁月之歌。去年的普利策奖小说奖的获奖作品《恶棍来访》(伊根著,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就是这样一曲青春之歌。
  《恶棍来访》,描写的是以本尼和萨莎为代表的两代美国青年的成长故事,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直到2020年,华丽的嬉皮士色彩渐渐被琐碎洗去,生活的主题从反叛沦落为妥协。说它是一部史诗般的作品,是因为它真实、细腻地记录了美国式青春的心灵历史,这部历史无所谓正确与否,也无所谓美丑。它只需存在,发出声音,即使是杂音,也足以让人心灵打一个寒战。以本尼为代表的嬉皮士,经历了少年时的激情、狂热,肆无忌惮地挥霍了长满雀斑的青春,尝试过包括吸毒、乱伦、偷盗、自我毁灭在内的种种反叛方式,尖厉地嚎出了对自由的渴望,与社会对峙,对道德投以轻蔑的目光。当然,相应地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一些人自我毁灭,一些人沉沦落魄,也有的表面辉煌,却实际上性冷淡,才气丧尽,最后疾病缠身。
  另一角色萨沙,代表的是嚣张、浓艳的嬉皮士一代之后的不知所措的后一代。她年轻时候偷盗成性,抛弃家庭,为主流社会所流放。但最后却成为了一个和谐家庭的贤妻良母。这就是“时间”这个恶棍,对人物命运的玩弄。细细雕刻每个人的命运、佐以喧嚣的时代背景,这便是“时间”这个恶棍谱写的一部史诗般的悲剧。
  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摔给别人看。《恶棍来访》从超越时空的角度,用理性的力度,把我们习惯于以怜爱、怀念、珍惜的方式来欣赏的、价值连城的花瓶摔碎了,还发出得意的“啪”的一声脆响。如同林黛玉的夭折一样,让人痛不欲生。青春是美好的,被砸碎的青春更加让人眷念。作者将艺术所特有的张力发挥得淋漓尽致,给人一种在青春的废墟上哭泣的疼痛感。虽然都知道没有“疼痛和反抗的青春是不值得经历的”,但看完这本书之后,倒抽一口冷气的我们仍然不禁祈祷,这样的青春还是停留在艺术中,而不要在现实中再现吧。
  伊根笔下的青春是悲剧的,但却是真实的。这就让我们反思,是要真实的悲剧和丑陋,还是要虚假的和谐和美好?鲁迅说:“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真实是疼痛的,痛得可以让人号叫、让人毁灭。而回避也是容易的,只需麻痹自己:“明天太阳照样升起。”所以,以怎样的方式来面对过去的伤痛,是最值得现在的中国思考的。因为我们,背负着比美国青年更多的疼痛。
  初看起来,本书的写作是碎片化和随意性的。作者以一种自由态的方式,似乎没有章法地抛出了一堆被时间这个恶棍折腾过的人和事。这种表面的无章可循,恰恰构成了本书的先锋性——一种类似于立体主义绘画方式的写作。从微观来看,它是细腻的,传统的,精雕细刻的。细腻得仿佛可以听到青春期细胞分裂的声音,可以窥见人物眼神流转的轨迹。从宏观上看,它又是碎片的,魔方式的,不是传统的连续的宏大的叙事方式。如同立体主义“把一切物体、风景、人物和房子都变成几何图形和方块”一样,伊根也把连续不断的时间,肢解、破坏、拼贴,从而印证了“时间是恶棍”、命运如同魔方的主题,使得作品有了一种难得的陌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