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贸易试验区何以成为我国的开放蓝本
——读《开放蓝本——自由贸易试验区》有感
近期,由杜金岷教授主编的《开放蓝本——自由贸易试验区》一书出版,该书是重庆大学出版社“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国议题丛书”中的一种。
我担任本书的责任编辑。图书的顺利出版自然是十分高兴的事情,在编辑出版的过程中得到了主编杜金岷教授特别是编委杨贤宏同志的大力支持。我们为了某几个字、某几个数据、某张图片,那真是煞费苦心,反复琢磨,频繁联系。有时因为白天太忙,只能晚上编辑书稿,有几次我们到凌晨还在处理书稿有关问题,好在现在联系方便,通过手机中的QQ、微信就能处理书稿中的所有问题。
这里,我把书中的有关内容摘录于此,重点在于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建立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试验区何以成为我国的开放蓝本?
截至目前,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已经达到12个。
所谓自由贸易试验区(Free Trade Zone,简称FTZ),是指在贸易和投资等方面比世贸组织有关规定更加优惠的贸易安排。在主权国家或地区的关境以外,划出特定的区域,准许外国商品豁免关税自由进出。实质上是采取自由港政策的关税隔离区。狭义上理解仅指提供区内加工出口所需原料等货物的进口豁免关税的地区,类似出口加工区。但我们更多从广义上来理解,它还包括自由港和转口贸易区。
从定义上来看,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国家或者地区以自身的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在本地特定区域设立享有特殊政策优待的高阶版经济特区;从形式上来看,该区域的经贸往来都归并为国家或者地区境内关外的贸易行为;从本质上来看,自贸区是实施自由港政策的关税隔离区,即由某个国家或者地区在其所辖疆域内圈划出特定的区域能够对外进行更加便捷的经贸合作,同时政府对该区域所发生的贸易活动没有过多的管制与干预,并豁免外国商品的关税。
可见,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一方面是我国为了适应全球经贸发展新格局以及规则标准体系新变化所主动作出的关键战略部署;另一方面也是我国为了推行全面深化改革,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毫无疑问,自由贸易试验区将是未来一段时期提升我国对外开放质效的全新试验田,承载着为国家推进外贸战略转型、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的重大使命,同时,也将在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突出作用。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外开放始终是我国奉行的基本国策。 新时代,开放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理念的核心之一,向外界传达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永远向外敞开的坚定信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就是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允许更多领域实行外资独资经营。
自然,自由贸易试验区就成了我国的开放蓝本。
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为世界经济的繁荣与稳定输出更多的正面外溢效应,肩负起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应有的义务与责任。 但当前我国在提升对外开放质量和加强内外联动依然存在不小的改进空间。 因此,我国需要着力提升利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坚定不移推进自贸区建设,逐步有序实现资本项目的可兑换,促使我国在经济全球化的滚滚洪流中化被动为主动,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新格局。
我在阅读《开放蓝本——自由贸易试验区》一书时,充分感受到国家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大意义:
1.优化区域经济结构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经济运行保持着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但仍然面临诸多风险与挑战。破除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约束条件关键在于通过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实现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的政策预期目标,这需要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自贸区在推进贸易便利化、促进资本双向流动等方面努力实现新突破,不断取得新成效。 伴随着国内自贸区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自贸区建设所带来的乘数效应逐步在国际经贸和投资上得以显现。
从整体上来看,由于要素禀赋、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基础等方面存在短期内难以抹平的差距,我国在实施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显现出“海强陆弱” “东快西慢”的差异化现象。 在深度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目前所设立的自贸区可以在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牢牢把握与相关沿线国家深化互利合作的难得机遇,在其中,借助自贸区建设不断深入推进,以此提高向东的开放水准并同时加快对西向的开放步伐,从而奠定“一体两翼”的对外开放与合作的全新架构。 换言之,我们要充分利用自贸区建设潜在的辐射效应,不再仅仅注重沿海地区的对外开放而也要重视内陆沿边地区在对外交流合作中所承载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特别地,“一体两翼”的发展架构在某种意义上会促进内陆沿边地区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之间实现人才、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流通,由此缓解内陆沿边地区生产要素匮乏的境况,使得该地区的要素禀赋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向好的变化,进而改善区域内的相对比较优势。 这有利于承接更优质的产业转移项目,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以及提升资源配置的效率。
2.以开放倒逼体制改革创新
自贸区作为新时代背景下全面深化改革的前沿阵地,承载着探索在对外贸易、跨境投融资、科技研发等领域的制度创新。 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既需要通过主动出击来革除现行管理体系中的不合理制度,也要注重在循序渐进实施对外开放的同时解决在此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体制弊端。 以开放倒逼体制改革创新是切实遵循经济发展新理念的应有之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高质量经济增长的有效保障。 在倒逼机制的作用下实现开放促改革的政策导向,从而激发企业等市场主体的活力,提升贸易与投资便利化水平,由此达到国内外经济发展优势的互通互补。
3.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新格局
目前世界处于不断变革图新的时代,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不变的主旋律,世界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往来日趋紧密,国际化趋势愈发明显。然而,现有的国际体系以及所运转的秩序与规则渐渐无法适应当前的发展趋势,亟须根据新形势作出适当的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舞台中的话语权不断提升将是继 20 世纪下半叶政治地位的崛起后又一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因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腾飞不仅给全球市场需求创造了新的增长点,更为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这无疑将对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修正与完善营造有利的客观环境,成为维护世界持久和平的强有力保障。与此同时,当今世界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加开放与包容,没有任何国家能够在脱离于其他国家的前提条件下实现经济的繁荣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与国相互依存更加紧密。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频发,各国面临许多共同威胁和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或独善其身。各国只有加强团结协作,深化和平合作、平等相待、开放包容、共赢共享的伙伴关系,才能实现持久稳定和发展。”
随着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功建设和快速发展,自由贸易试验区将不断提升我国的经济内涵:
1.由“与国际惯例接轨”向“推动规则演化” 跃迁
坚定不移推进自贸区建设是中国深度融入全球化潮流所主动开展的一项攻守兼备的试验。对于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仅仅亦步亦趋于国际惯例渐渐无法满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要求。 我们需要根据自身需求,立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去谋划新的发展格局。 随着中国后续扩大自贸区的设立范围,有了更多的自贸区投入运行,势必将能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包括推动新的规则演化去反哺全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
2.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自由贸易区的产业重点是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和金融服务业,它可以进一步支撑我国实体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特别是金融服务业,考察的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金融资源有效对接科技创新的能力,以此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3.从“单向开放” 向“全方位开放” 转变
从开放方向以及力度的维度来看,经济特区初始基本上是属于单向开放的范畴,倡导扩大出口,严格管控进口,尤其是生活消费品的进关。如今自贸区强调的是全方位开放,其中扩大对外投资以及进口成为着力点。对国外投资者而言,自贸区自身所承载的促进双向投资的功能在内外分离型离岸金融业务的助力之下有望成为辐射全球的资本流动的中转站,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自贸区对消费品进口的限制放宽将使消费者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优质商品。当今中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角色正在发生深刻的转变,逐渐由商品输出者向资本输出者切换,而自贸区正是中国资本输出可以借助的快捷通道。近年来,中国所阐发的“一带一路”倡议备受全世界政府与民间的广泛关注,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头戏仰赖于大量资本的支撑,国内自贸区所设置的自由贸易账户制度以及所推行的离岸公司制度正可以为此有一番作为。但目前在海外开展 BOT 等特许经营形式的基础投资由于周期较长(一般可达 20 年以上)以及风险系数较高,因而往往令投资者望而生畏。 对此我们认为可以考虑在国内上海、深圳前海、珠海横琴等金融发展基础较为牢靠的自贸区试行设立离岸公司作为海外基础设施特许经营项目的投资主体,在基础设施较长运营期间内,假如投资者面临流动性风险的冲击,可以选择将离岸公司所占有的股权借道国内多层次产权市场进行拍卖转让,这种退出机制的安排将能够缓解投资者在初始投资决策之时的后顾之忧,也可以巧妙规避东道国对外资股权转让所设置的层层障碍。
4.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港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的改革自由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自由贸易港是我国构建开放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应有之义,也是我国建设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抓手。 自由贸易港,顾名思义,就是最大限度取消或者简化入区货物相关贸易通关程序的特定区域,其战略定位更是要成为全球开放水平最高的特殊经济功能区。从较为成熟的国外实践经验来看,相较于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无论在规模以及空间等方面理应更胜一筹。 自由贸易港的探索建设作为高水平高质量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升级版,担负着通过形成更高层次开放水平以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持续增长的重大历史使命。